為了保護李濟深能夠順利離開香港,向北假扮李濟深乘車出逃,調虎離山引開特務。也正因如此,向北遭特務們的瘋狂圍堵,最終壯烈犧牲,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反觀李濟深在潘漢年等人的接應下,安全登上輪船。
毛澤東得知李濟深與一眾民主安全出發,終于落下心頭大石,并派人給李濟深送去一雙新布鞋。毛人鳳又給蔣介石制定一系列計劃,令蔣介石非常暴怒,表示共產黨事事如意,可他的計劃很少成功,擺了那么大的陣仗就槍斃了一個共黨臥底。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底,淮海戰役進入尾聲,白崇禧無視蔣介石要求其援助杜聿明的命令,置約三十萬人被圍陳官莊不顧,華東野戰軍趁機展開強大政治攻勢,敦促杜聿明率部投降。最終,東北野戰軍拿下張家口,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于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封閉了其西逃和南逃的一切道路。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對此產生了討論,更為是談是打產生了分歧。權衡再三,李宗仁同意白崇禧的提議,組織五省和平促進聯合會,先逼蔣介石下野,后面究竟與中共關系怎樣,再作考慮。
蔣介石看出了李宗仁等人的計謀,為保反動勢力,利用桂系發起的“新和平運動”,策動“中間派”,迷惑民主人士。毛澤東發表《將革命進行到底》,要揭露國民黨的和談陰謀,并向全國人民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
然而蔣介石表面要與共產黨和談,但背地里還準備繼續戰爭,所以他聽了毛澤東的文章,立刻起草一份《告全國軍民同胞書》,在元旦當天發表引起了軒然大波,桂系小動作不斷,李宗仁考慮應該和談。
面對這種情況,蔣介石做了兩手準備,并找外媒報刊發表宋慶齡即將出山的消息,引起宋慶齡非常不滿。中共邀請宋慶齡可以北上,宋慶齡秘書廖夢醒代為轉交信件,但宋慶齡看完后委婉拒絕,并以中國福利基金會的名義回擊蔣介石的造謠聲明。
位于大連的中共東北局熱情歡迎李濟深一眾人,尤其李濟深收到毛澤東托人送來的棉布鞋以及周恩來送的手套,內心很是高興,第一時間發電報向中共中央表達感謝。毛澤東了解到楊杰將軍,認為像他這樣優秀的愛國人士不能缺席。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拂曉,華東野戰軍完成淮海戰役第三階段總攻擊,全殲杜聿明集團約十七萬六千人,杜聿明被俘,歷時六十五天的淮海戰役徹底結束,至此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
眼見無法改變戰局頹勢,蔣介石主動約見李宗仁,希望他能去找共產黨和談。然而李宗仁沒有看破蔣介石的計謀,更是被蔣介石的虛情假意所打動,表示愿意為了三民主義和國民黨的理想而奮斗,只求蔣介石與他團結。蔣介石告訴李宗仁,自從創立黃埔軍校時,他的宗旨就是“精誠團結”。
同年一月十四日,東北野戰軍對天津發起總攻,戰至十五日十五時,據守天津城北部的敵軍第一五一師,在我軍重重包圍之下宣布投降。至此,天津戰役勝利結束,歷時僅二十九個小時。鄧寶珊立刻向傅作義匯報這個消息,傅作義得知陳長捷被俘,大為震驚。
此時此刻,李家莊的民主人士們對于毛主席草擬的《關于時局的聲明》,各抒己見,積極發表了觀點。民盟執行委員兼婦女委員會主任劉清揚看到大家爭論不休,便站起來出言打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劉清揚認為國產黨是帶給人希望,也相信共產黨能與大家一起找出切實可行的辦法。
盡管大家有短暫的意見分歧,但是總體思想一致,最終達成了三點共識:第一是革命必須貫徹到底;第二是人民民主專政絕不能容納反動分子,更不能有中間道路可言;第三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一致行動。
隨后三點共識被朱學范帶給了李濟深、蔡廷鍇等人。就在幾人討論時,傳來天津解放的好消息,李濟深明白現在到了傅作義該下最后決心的時刻。反觀傅作義因天津戰敗,三十五軍缺陷明顯,為保護好北平,終于同意在《關于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上簽字。
與此同時,蔣介石設宴款待眾人,聲稱自己為了國民黨才寫下了下野辭職書,宣布自己將于本月二十一日下野,一切交由李宗仁主持。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平解放軍與傅作義部隊和平交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大家載歌載舞。
雖然北平和平解放,可上海的局勢卻愈發緊張,吳克堅計劃護送黃、張、羅離滬北上。黃炎培表示同意,羅隆基不愿離開,張瀾放心不下他,自然也沒有立馬答應,而是有些猶豫,想要再多些時候考慮轉移。
待吳克堅離開后,黃炎培向二人告辭,張瀾得知女兒竟是中共的人。黃炎培偷偷來找兒子黃竟武,想讓他跟自己一起北上,可是黃竟武還有許多重要事務要處理,并向其透露他們正在籌劃建立地下轉移站,協助中共地下組織做好保護和轉移民主人士的工作,同時聯系了工商界防止國民黨偷偷轉移資產和黃金。看到兒子為新中國的責任重大,也就沒有再強求。
澤東親自招待了來西柏坡的民盟成員張東遜、費孝通,以及燕京大學教授雷潔瓊夫婦,解答他們的疑惑,重申共產黨人的初心。在此期間,毛澤東與大家暢談中國的未來,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求同存異、真誠合作。
西北軍政長官張治中親自向李宗仁辭行,李宗仁想要與共產黨商談,所以邀請張治中擔任和談代表。張治中愿為國家之和平、人民之福祉出一份力,但他覺得應該讓宋慶齡出山,由她出任行政院長,或許更有說服力。
隨后黃紹竑告訴李宗仁,岡村寧次在淞滬警備司令湯恩伯的安排下,連同獄中在押的日本人乘坐美國輪船離開上海回到日本。李宗仁憤怒竟然讓岡村寧次逃過了懲罰,擔心沒辦法給共產黨交代,于是立刻聯系白崇禧,選擇更為合適的和談代表,白崇禧與張治中意見一致,提名宋慶齡。如此一來,宗仁特意飛往上海當面邀請。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日,人民解放軍全面接管北平,我第四十一軍一二一師三六一團率先入城,全副武裝穿過東交民巷。周恩來帶著李克農來見毛澤東,令毛澤東非常高興,他相信很多城市也可以像北平一樣和平解放,周恩來建議新政協會議在北平召開,民主人士也陸續送往北平。
李宗仁親自前往上海拜訪宋慶齡,并說明了來意,希望她能作為代表面見毛澤東。宋慶齡聞言果斷拒絕,表示早在二十二年前,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之后,她就明確強調只要國民黨未執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只要蔣介石還是國民黨的獨裁者,他就絕對不會為這個黨做任何工作,更不給予這個黨任何的支持。
盡管李宗仁希望宋慶齡過往不計,拯救國民黨于水火之中,可宋慶齡怒斥蔣介石政權病入膏肓,自己曾有過雷霆之后,奈何叫不醒沉睡之人。宋慶齡戳破蔣介石下野是舊瓶裝新酒的把戲,并提醒李宗仁能夠看清楚局勢,真誠與毛澤東合作,唯有如此國家方能走向光明。
隨后李宗仁回去找張治中,在對方的建議下,轉而尋求其他人選,請章士釗、邵力子、江庸、顏惠慶組成了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去見毛澤東。反觀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堅持他們必須要以私人身份前來會見。
傅作義前來見毛澤東和周恩來,被二人稱贊是英雄豪杰,毛澤東向他表達感謝,若是他沒有答應和平解放,北平這座文化古都和它的文物就將毀于一旦。所以在毛澤東看來,傅作義不僅保護了北平兩百萬人民的生命,保護了古都文物,更保護了他部下的生命和家庭。
因為毛澤東的話,傅作義心結逐漸解開,表示表示今后愿在共產黨領導下奮斗。除此之外,周恩來邀請傅作義參加新政協,共謀建國之事,毛澤東也計劃送俘虜去綏遠,現身說法,以消除當地對共產黨的偏見。
湯恩伯向蔣介石匯報,他與白崇禧商量好共守長江防線,但蔣介石告訴他首要任務就是死守上海,待把中央銀行黃金、外匯全部搶運至臺灣,完成這個任務后方可有序地往舟山群島撤退。
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一行人抵達北平。在西苑機場檢閱了人民解放軍部隊,昭示著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開啟新的歷史征程。閱兵儀式結束后,毛澤東接見黃炎培,告訴他中國共產黨已經找到新路,那就是“民主”。
師承居里夫人的錢三強、何澤慧夫婦受邀回國,由于經費問題,一直以來都沒有把實驗進行下去。李維漢主動前來拜訪,表示共產黨會全力支持他們的工作,令二人欣喜萬分。與此同時,張治中找到了蔣介石,表示他們想要通過努力,希望共產黨和國民黨雙方能夠達到劃江而治。但蔣介石認為時過境遷,即便是他愿意,共產黨也不一定會答應。
南京方面,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臨行前,李宗仁召集幾位代表開會,透露他們提供的戰犯名單,蔣介石位居首位,這一點是絕對不能答應,并重申了談判的三條原則,一定要盡力促成劃江而治。可問題在于,共產黨今時不同往日,代表團覺得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在先,若是選擇性地接受幾條共產黨的條件,恐怕很難劃江而治。
隨后,張治中帶著代表團來到六國飯店,一進門就看到懸掛的橫幅,上面寫著:“支持真和平,反對假和平”。針對于這條橫幅,張治中直接在談判桌上出言指責,周恩來同樣表態不會與蔣介石和談,可他在臨行前仍去見了一趟蔣介石,其做法不具備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