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強攻鐵贛州連連受挫,擔任主攻的彭德懷率紅三軍團苦戰月余,不但久攻不克傷亡慘重,而且腹背受敵陷入敵重兵的包圍。周恩來與朱德商議,派項英去請毛澤東“出山”。毛澤東臨危受命,大膽地啟用寧都暴動剛組建起來的紅五軍團,解了紅三軍團之危。但臨時中央并沒有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仍否定了被朱德稱之為“神仙指路”的由毛澤東提出的外線作戰計劃,強令紅軍分三路攻打南昌等中心城市。毛澤東隨東路軍行動,尋機通過聶榮臻、羅榮桓做通林彪的工作,揮師入閩,三克龍巖……
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先斬后奏,奔襲福建漳州。周恩來聞報不但沒有阻止,反而趕到閩西助戰,親任后勤部長支援前線。毛、周前呼后應,喜獲漳州大捷。漳州圖書館中很多馬列著作讓毛澤東如獲至寶,便派人連同繳獲的飛機一并運回了瑞金。因毛澤東敢于對“左”傾冒險主義說“不”,被王明等人視為“右傾機會主義”代表人物。周恩來苦心調解、斡旋,都無濟于事,毛澤東受到“缺席裁判”。可毛澤東不服批判,反而寫信批起王明等人……
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把毛澤東的頭像設計于蘇鈔樣票,毛澤東卻說自己的頭像只配印在蔣介石懸捕的布告上。下野的蔣介石復出,戴上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新頭銜,重申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部署對中央蘇區的再次“圍剿”。面對危急的形勢,周恩來擇機提出恢復毛澤東總政委的軍職,遭到否決后就讓毛以政府主席的名義隨軍行動。毛澤東依然堅持自己觀念,引起王明等人的震怒。蔣介石調集五十萬大軍,對中央蘇區發動第四次“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