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上,楊宇霆說林權助作為日本貴族必定虛榮好面子,那么就給他面子,答應三個月內東三省不易幟,期滿之后日本不得干涉,張學良起身離開后,楊宇霆建議就此表決,張作相等人卻不愿表態。
張學成的母親找到于鳳至,她說張學成被繳械,帶著兩個人三把槍到了旅順,張學良太絕情了些,要于鳳至幫著求情。于鳳至說這是大帥遺愿,只要張學成愿回奉天自己可以保證讓張學良幫他安排一個合適的職位,學成母親知道真相很是羞愧。不過后來張學良派人去旅順尋找張學成他卻不愿回來。
馮庸將趙一荻送到奉天北陵別墅,張學良卻非常忙碌,暫時無法抽身與她見面。日本的《朝日新聞》發表《狡猾哉,楊宇霆》,楊宇霆讓王樹幀讀出來聽聽,張學良沒有忍住心中的不快,含沙射影的對徐副官發了一通脾氣。
張學良帶著禮品去給林權助送行,林權助企圖做著最后的勸告,張學良卻說他什么都想到了卻忘記了自己是個中國人。回去的路上,張學良告訴徐副官,這下日本人該處心積慮的對付自己了。他過家門而未入,反而吩咐車子掉頭去了北陵別墅??吹酵崎T而入的張學良,趙一荻飛快的撲上去,用眼淚訴說著別情和想念。兩人笑談打鬧后,趙一荻發現張學良胳膊上注射嗎啡的針眼,張學良不愿談論這個話題。他喜歡趙一荻的單純干凈,只有從她身上看到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和清純。張學良將張作霖的一千萬遺產贈給東北大學按慣例能做上校董,他準備保送趙一荻上大學,好讓她能有資格做自己的秘書。
林權助回國后被記者問到對張學良和東北的看法,他說日本不會對張學良抱有任何幻想,并且將今天的東北和當年的德川家康時代相比,張學良從報紙上看到了這一新聞,讓馮庸悄悄給自己找一本東洋史,他不想讓任何人洞察自己的內心。
于鳳至其實已經知道了北陵別墅的女人,她打了電話過去接不通,讓通信營的人到別墅查線,別墅衛兵將這個情況報告給了徐副官。于鳳至向張學良詢問別墅的事,張學良說那邊的餡餅做得好。隨后,他告訴趙一荻不要接別墅的電話。
楊宇霆身邊聚攏了一大批的追隨者,在某些人的眼中,甚至在他自己心中,張學良乳臭未干,大主意還是要他拿,這時有人報告張學良金屋藏嬌的事,楊宇霆說大事也率性而為麻煩就大了。
于鳳至知道了張學良要了一個女生的名額,她告訴東北大學的總籌建劉鳳竹,不經過統考私下騰挪女生名額是自污少帥名聲,讓她不要管這件事交給自己就行。張學良接到劉鳳竹的電話明白了事情沒有瞞過于鳳至,他告訴趙一荻,若是于鳳至來電話就自稱是他的秘書。
張學良回到家,于鳳至先發制人,說東北大學的總章程既然是他這個三省領袖親擬就不可視同兒戲,如果有什么非辦不可的女眷可以送到馮庸的私立大學,張學良說馮庸正在代表自己和蔣介石談判,全是公言不適合談私事,他要于鳳至帶上八色厚禮捎上蘭譜去拜訪楊宇霆的老婆最好能結為干姐妹,張作霖的人情世故論有必要踐行。于鳳至覺得有點唐突甚至是巴結,張學良覺得楊宇霆燙手難以掌控,以無任之身在任何會議上都對自己頤指氣使,自己連老子的氣都不受還能受他的氣不成,于鳳至沒想到東北兩大支柱到了如此地步,立馬備禮去拜訪了楊太太。
于鳳至走后,楊宇霆說妻子糊涂,自己是張學良的叔叔輩,結拜姐妹是亂了輩分,自己要的是這個長輩的話語權,這次要駁他回面子。
王樹翰回到奉天,說蔣介石最厲害的舉措是與英美簽立了關稅條約,這就表明英美承認了南京國民政府支持蔣介石統一中國又孤立了日本,張學良覺得自己沒有看錯蔣介石。
楊太太到帥府將禮品退給了于鳳至,于鳳至建議張學良讓楊宇霆去當個縣長殺殺他的銳氣,張學良大笑著說她跟自己是一條心,這天夜里,他沒有去北陵別墅。
王樹翰告訴楊宇霆,少帥希望他去歐美考察,楊宇霆說東北的最大敵人是日本,其中種種復雜工作沒有自己誰都玩不轉,日本公開造謠背后生事無非就是擔心自己留在東北左右政局,王樹翰暗示他收留門客太多不妥,楊宇霆不在乎的說都是些棒打不散的。
趙喜順執意離開帥府,交接時他告誡徐副官,在帥府做事得講究公道,新主子伺候好了老主子也不能忘記了。喜順給正在打麻將的四位姨太太斟完茶后就悄悄離開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有于鳳至目送著他離開,隨后她叮囑徐副官,作為張學良的總管,應該勸他將工作生活的中心放在帥府。
趙一荻想念親人,她哭著給天津父母打長途電話一打兩個小時,但她還是舍不得離開張學良,張學良卻公務繁忙,給她回天津和獨守空房兩條選擇,趙一荻希望他一周能留兩天的時間給自己。
奉天的財政養活不了龐大的奉軍,張學良大張旗鼓的裁軍,將四十個師縮編成十五個旅,并且從自己的衛隊營開始。消息傳出,絡繹不絕的人過來找張學良,張學良太過忙碌疲累又犯了毒癮。
崔廳長拿著公文未能等到張學良批復,他找了楊宇霆,楊宇霆帶著此人闖到少帥府寢樓大喇喇的催張學良簽字,此時張學良正是毒癮發作,他害怕人看出來想都未想就簽了字。事后,楊宇霆告訴崔廳長,張學良還是個孩子,得要個長輩督促著,以后有此類事情盡管來找自己。
東北易幟勢在必行,日本內閣也只能默許借以緩和中日關系,菊池武夫認為這是徒有其表的統一,他告訴總領事,有人出價收購楊宇霆的情報。
對于易幟統一,楊宇霆堅持不見兔子不撒鷹,他在會議上宛如當權者的做派令張學良憋火至極,但張學良忍住了,還是按楊宇霆的意思給南京發了電文。
張學良對楊宇霆的忍耐似乎已經到了極限,甚至有了死人是不會說話的想法。東京各大小報紙接連登出張學良被置毒暗害的消息,上海天津等地報紙也紛紛轉載,張學良也確實有一個多星期沒在公開場合露面了,他命令屬下今晚搞個聚餐會,通知各部門負責人都來尤其是楊宇霆。
楊宇霆得到會餐消息后,他叮囑常蔭槐提提縮減兵工廠的事,如果張學良拿財政說事,就說他們鐵路部門能解決這個問題。常蔭槐早已將楊宇霆當成自己的主子,對他惟命是從。
會餐時,張學良喝了不少,說到日本報紙對自己的造謠,希望他們幫著自己辟謠,他說東北易幟已被日本默認,讓楊宇霆幫著張羅這件頭等大事,楊宇霆一笑后帶頭拍手稱是。
馮庸飛回奉天,帶回了蔣介石的親筆信,蔣介石答應僅外交一項由南京負責,其余內政均有我方繼續主持,這封信仿若張學良危難之時的及時雨。
張學良本來由會議研究決定元旦易幟,蔣介石卻發電決定提前三天,張學良答應聽從中央決定,于是,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東北掛上了青天白日旗。張學良身穿中山裝在孫中山像面前宣誓實行三民主義,恪盡軍人天職。在東北政務委員會和中央代表合影的時候,楊宇霆竟然夾了個皮包提前走了。楊宇霆覺得自己是要幫大帥管好東北這個家,所以大事小事自己都得一手抓。
楊宇霆要給老父大辦八十壽宴,廣發請柬后,各路軍政要員都來道賀,昔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主動擔任總招待,潘省長親自到大連去請來了京劇名角程硯秋。
張學良和于鳳至捧著厚禮親自前往還恭恭敬敬的給楊父磕了頭,眾人只顧聽戲無人與之招呼寒暄,而楊宇霆到來后,大家卻紛紛起立跟他打招呼。一個在野的人竟然有如此的號召力,這么多軍政要人都是其門生故舊,他完全有能力兵不見血刃的取自己而代之,這就是張學良此時心中最真實和最殘酷的認知,在一片恭賀聲中,他和于鳳至黯然退場,而楊宇霆仍在眾星捧月的場景中關注到這不出所料的一幕,他揚起的嘴角足以詮釋他內心的志得意滿。
回到家,從來不會使小性子的于鳳至都被激怒發火了,張學良感覺東北的現在就是德川家康時代,忍字頭上一把刀,他決定遵從古人所說的“卜以決疑”,用擲銀元看看天意,結果三次的投擲結果和張學良的內心所想一致,可是事關殺人,于鳳至惶恐害怕,張學良自己也未必能立即下定決心。
張學良告訴王樹翰,常蔭槐飛揚跋扈,目無自己,而他和楊宇霆走得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