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以不可跨黨的方式欲將共產黨的勢力清除出國民黨。中共方面只有毛澤東一人堅決反對。無奈勢單力孤,孤掌難鳴。在《整理黨務案》的陰影之下,大批共產黨員只得退出國民黨,毛澤東亦離開了國民黨宣傳部。毛澤東來到農講所,開始全心投入農講所的工作。
蔣介石到農講所旁聽毛澤東的課,被毛澤東當眾點名提問,一番不容回避的質問,令他下不來臺。雖然受到蔣介石的不公平待遇,由周恩來、聶榮臻和黃錦輝三人組成的廣東區委軍委依然聯合葉挺獨立團積極籌劃協助北伐的工作。朱德、鄧小平等也為支援北伐回到國內。陳獨秀指示朱德暫時不要公開自己的黨員身份,借機策反四川軍閥楊森,同時接近蔣介石。
鄧小平被派到西北勸馮玉祥處,協助成立黃埔二期的工作。毛澤東帶著農講所師生到彭湃處實習,動員他們響應革命,并且在田間地頭為他們舉行了結業典禮。在國共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北伐戰爭高奏凱歌,共產黨員們立下了赫赫戰功。
毛澤東卻與陳獨秀為了農運問題發生爭論。毛澤東到湘贛考察農民運動,受到當地農民的歡迎,啟發良多,卻不知一直視他為眼中釘的軍企圖除他而后快。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毛澤東從軍閥的追捕中安然涉險。
中共進攻上海的武裝起義失敗,陳獨秀將毛澤東調往上海出任農委書記,等待周恩來抵滬一起準備二次起義。蔣介石秘密開始接觸黃金榮等上海巨孽,以軍事勢力為籌碼聚集資金,圖謀不軌。陳獨秀與毛澤東的關系似有緩和,但毛澤東為參加湖南省工農代表大會而拒絕參加中央的會議,兩人再度不歡而散。
在黃金榮的穿針引線之下,蔣介石終于與當地外商買辦達成條件,為了防止中共搶先一步占領上海,一面密電前軍停止進攻上海,一面又串通黃金榮在周恩來身邊安插內線。蔣介石為穩固自己的地位,決定取得中山先生最大的遺產——進而打起了宋慶齡的主意。上海第二次武裝起義因為準備不足再度流產,周恩來等人繼續籌劃第三次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