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親自接回國的梁啟超,言談中,對共和頗有悔意,對孫中山的約法和內閣總理制很是不滿,認為限制了自己的權力。?袁世凱將共和、民主、統一三黨合并為進步黨,奉梁啟超為黨魁,欲與國民黨抗衡。?另一邊,宋教仁帶領的國民黨競選國會議員運動,也在南京前總統府全面啟動。梁啟超親自到南京,帶人將國民黨競選宣傳的過程拍下來,親眼看到了宋教仁熱情百倍的工作場面。?孫中山與宋教仁親自到鄉間,深入淺出地講解民主思想。?袁世凱看了梁啟超帶回的錄相,深感自己的進步黨競爭不過國民黨。趙秉鈞則擔心宋教仁最終會當選總理。?宋教仁與記者田沫到一家古董店買東西。與田沫頗為相熟的掌柜王阿發偷偷告訴她,有人要殺宋教仁。田沫大驚,宋教仁卻不以為意。?孫中山新居中,眾人喜聞國民黨在國會議員競選中大獲全勝。孫中山與宋教仁激動不已。孫中山準備東渡日本,為保宋教仁安全,托江蘇巡查長應桂馨護送宋教仁赴京。?上海火車站,眾人為宋教仁送行,宋教仁遇刺身亡。
孫中山驚聞噩耗,立即從日本回國。?梁啟超懷疑暗殺為袁世凱所為,憤然找袁質問。袁世凱斷然否認,并下令嚴查兇手。?黃興等人懷疑應桂馨與刺宋案有涉,欲從他身上查出幕后指使者,卻苦無證據。田沫設計從應妻手中拿到了應桂馨寫給趙秉鈞的信。?上海檢察廳檢察長毅然向北京發出傳票:傳訊嫌疑人,中華民國國務總理趙秉鈞。?袁世凱陷入尷尬境地。?宋教仁靈堂,孫中山悲痛萬分,要為宋教仁做點什么。?新落成的國會大廈中,中華民國第一屆國會開幕。身為參議員的羅文在會上提議,在憲法起草之前,對本屆內閣和國務總理趙秉鈞進行彈劾,眾議員紛紛附議。迫于壓力,更為了保住自己,袁世凱態度堅決地表示同意羅文的提議,羅文等深感意外。?宋教仁的死,令孫中山徹底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
孫中山決定發動二次革命,黃興等大多數人卻還對袁世凱存有幻想,不同意立即發動革命。孫中山深感痛心。?袁世凱正式宣布解了趙秉鈞的總理之職,由段祺瑞代替。戰戰兢兢生怕被人暗殺的趙秉鈞,千防萬防,卻沒想到卻被袁世凱滅了口。?黃興終于承認自己看錯了袁世凱,同意發動二次革命,孫、黃二人再次攜手走到了一起。?為了對付孫中山等發動的二次革命,袁世凱與段祺瑞商量,要向英、法、德、日、俄等國借錢。?袁世凱向五國借款,并以利益為餌,讓幾國同意,不經過民國國會同意,只以他一個人的意見為準,向各國借2500萬英磅。?孫中山熱情百倍地籌劃二次革命,黃興卻對各省都督頗不放心,他分析經濟、軍事及各國態度,對戰爭憂心忡忡,并指孫中山是紙上談兵。孫中山賣了新居,為革命籌款,黃興感動萬分。?袁世凱以所借外債收買自己的舊部及各省都督,以使他們全心對付孫中山。善于用兵的袁世凱,將戰爭形式分析得滴水不漏,胸有成竹。?十五省都督,只有兩個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孫中山萬分痛心,卻執意要將革命進行到底。?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被迫再次流亡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