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山先生和如鏡抵達秦王府,長生和呂敬在門口迎接。吃飯時,長生想著不要讓步搖亂動,結果適得其反,而且還不小心扯壞了如鏡的衣服,自己的腳也扭傷了。長生覺得自己萬分抱歉,呂敬也知她不是故意的,懷山先生也并未生氣,所以呂敬讓長生不用介懷。最近蕭子律都沒有來公主府,公主府顯得安靜極了。呂莞臨摹詩句,雖然寫錯了行,但也別有一重滋味。凌之開了句玩笑話,呂莞當即變臉,讓凌之下去。
如鏡再次對呂敬表明心意,但同以往的每一次,呂敬依然拒絕了她。以前沒遇到長生,呂敬也不喜歡如鏡。如今他心里有了長生,更不可能會對如鏡的感情有所回應了。如鏡很傷心,長生剛好過來看見她哭,便問了下,但如鏡只匆匆離去,沒有多言。呂珂突然到訪,如鏡很意外。懷山告訴呂敬,東霈的蝗災不出三日就會席卷大湯,呂敬本打算稟告皇上,讓百姓盡快收糧,但懷山卻搖了搖頭,說此計可行,但不可施行。
如今糧食尚未完全成熟,如果貿然提前收糧,肯定會激起民怨。蝗蟲未到,百姓未見,他們可見的只是現在收糧會減少收成。可為了全局考慮,呂敬還是得冒天下之大不韙。長生把扶魚的典故告訴呂敬,給了他不少的啟發。或許他也能效仿扶魚那位皇子,同百姓談判。呂珂故意挑撥如鏡和呂敬的關系,還試圖讓如鏡對長生的印象變差。如鏡沒有久留,但畢竟說者有意,聽者自然會有心,如鏡滿腹心事地回到了秦王府。
如鏡看到呂敬和長生在追逐打鬧,遂確認呂珂說的是真的,呂敬果真陷于溫柔鄉,置蝗災不不顧。次日呂敬向大湯王提議提前收糧,并表示可以開放國庫補貼百姓,而他作為皇子,愿意出四成糧食填充國庫。五皇子呂珂和二皇子呂厚也不得不跟著捐糧,呂厚覺得父皇只夸呂敬,他自己沒落到好,為此十分不滿。長生和謹言計算著秦王府中的存糧,但無論怎么算,秦王府最多只能拿出三成。剩下一成,長生拿出自己的嫁妝。
謹言覺得這些嫁妝是長生在大湯的立命之本,長生糾正說,她在大湯的立命根本不是這些嫁妝,而是呂敬。如鏡看到的永遠是長生與呂敬的恩愛,根本看不到長生為了幫助呂敬解決蝗災問題而付出的努力。懷山先生旁觀者清,直言如鏡不該回來,她以為對呂敬的好,或許是一種害,但此時的如鏡根本無法明白這話里的含義。歌兒提點呂珂,在百姓的糧食收成上動手腳,就可以讓秦王府捐的四成糧食跟著變多,縱使秦王府家大業大,也經不住這樣的折騰。
有勇匆匆帶人要出門,長生詢問得知農戶們獅子大開口,呂敬一時不敢承諾,農戶們就把呂敬圍了起來。長生想過去幫忙,被如鏡阻攔,長生徑直越過她。晚間長生和呂敬回來了,兩人都負傷,呂敬心心念念的只有長生,對如鏡做好的菜根本不看一眼。蕭子律被叫過來給長生看扭傷的腳,呂莞也來了。雙方聊完離開,蕭子律和呂莞彼此都很猶豫,但都回了頭,呂莞放下心中芥蒂,再也不在蕭子律的面前避諱自己獨特的笑聲。
長生心知明天還有一場硬仗要打,呂敬需要保存力氣,長生便也沒有久留他。殊不知如鏡透過門縫隙看到了長生和呂敬親近的樣子,覺得長生尚未和呂敬成親,就如此不知廉恥,氣憤得轉身離開。她前腳剛走,長生就把呂敬給送了出來,他們并沒有在一起過夜。次日皇帝得知呂敬被農戶打,正十分生氣,又有官員來報,秦王正帶著府兵強行收糧,與田間農戶對峙中。呂珂在此時提出,下旨召回呂敬。
長生很快也知道了,此時趙將軍運來的糧尚未抵達,她只得先帶上府中之人去幫呂敬。然如鏡阻止她,長生也不是省油的燈,擺出秦王府當家主母的架勢,命人把礙事的如鏡給帶走。公公宣旨讓呂敬回宮,畢竟提前收糧茲事體大,需要從長計議才好。呂莞小聲提醒呂敬,抗旨不尊乃是大罪,現在保全自己最為重要,她這話的意思是讓呂敬先放棄收糧,老老實實回宮。就在此時,長生攜帶趙懷壁書信趕來。
雖然農戶們有瞬間的遲疑,但他們沒見過長生郡主,對她的身份有些懷疑。長生站到呂敬身邊,支持他要做的事。呂敬再沒有猶豫,直接抗旨不回宮,命人強行收糧。呂莞則吩咐公主府的府兵與呂珂帶來的御林軍對峙。懷山勸如鏡離開,如鏡不肯,懷山便自行離開了。如鏡得知呂敬因抗旨被押到了御書房,她著急忙慌地要去救人。御書房內,呂敬、長生、呂莞和蕭子律等人接連跪下,皇上都還沒說話。
經過慎思,大湯王聽呂珂的安排,將呂敬幽閉慎思監,明日將所獲所籌之糧分批發還百姓。長生愿意同呂敬一同進入慎思監幽閉,但大湯王的意思是讓她在秦王府閉門思過,不得踏出秦王府半步。慎思監是專門關皇子的地方,比牢房還要可怕。如今只能等蝗災的到來,印證呂敬對蝗災的預測,這樣呂敬才能脫罪。否則蝗災拖延一日到來,呂敬就會在慎思監多受一日之苦。
長生輾轉難眠,心中擔憂著呂敬。歌兒同呂珂喝酒慶祝,但她同時也提醒說,需要盡早地釜底抽薪。如鏡要求長生和她,以及外祖父懷山一起進宮面圣,求圣上開恩放過呂敬。長生道秦王府不能再出現第二次抗旨,所以她不能離開秦王府。如鏡諷刺她現在知道不能抗旨了,昨日為何不勸呂敬。如鏡口不擇言,說長生不該來到大湯。長生無言以對,心中已然產生了懷疑。
樹倒猢猻散,這才不到一日,就有許多大臣上奏折彈劾呂敬,要求殺了三皇子,以平復民怨。呂厚在一旁煽風點火,大湯王怒從中來,呵斥他滾出去,唯獨留下了呂珂。呂珂的看法是先收了呂敬的兵權和封號,然后讓呂敬離京休養時日,等民怨平復再接呂敬回來。大湯王無可奈何,聽從了呂珂的建議。長生明白,此時不能讓素日支持呂敬的那些人站出來為呂敬說話,否則就是違抗圣心。
呂珂也知道這一點,他故意利用如鏡對呂敬的一片真心,來了一招借刀殺人,間接地讓如鏡聚集懷山先生和秦王一眾親信為秦王說話。這么做,只會讓君心疏遠,圣上猜疑更甚。果然,一眾大臣哀求之后,大湯王更加堅定要將呂敬發往封地。楚歌故意去長生面前耀武揚威,提示呂敬前往封地途中有危險,引得長生違抗圣旨離開秦王府,被楚歌帶人在城門口堵個正著,慎行則單獨去了公主府求助。
呂珂歪曲事實,大湯王被蒙蔽,下令抓回劉長生和呂敬。呂敬和有勇有謀遭遇歹人刺殺,雨夜之中疲于奔命,危險重重。
呂敬和有勇有謀被刺客追殺到懸崖邊,無路可退,呂敬更是為了救有謀,背后被刺客刺傷,并被踢中掉下懸崖。長公主呂莞蒙面紗出現,救下有勇和有謀。大湯王將違抗命令的長生叫進宮問責,呂莞出現說呂敬確實被刺客圍攻,然她趕到時,呂敬已經掉下懸崖。大湯王聽聞此噩耗,震驚得眼睛都瞪大了。長生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呂莞,隨即暈倒。皇帝下令去懸崖下尋找呂敬,但是一無所獲,反而發現蝗蟲來了。
蝗蟲過境,橫掃一切,天空都是蝗蟲的身影。大湯王將治理蝗蟲的任務交給了五皇子呂珂,派人去秦王府問呂敬有無留下治理蝗蟲的策略。長生想起確實有,但她想起皇帝聽信讒言后對呂敬做的事,下意識地說了沒有,后又讓有勇有謀去書房等她。長生知道呂敬為了大湯嘔心瀝血,但大湯的皇帝和子民卻這樣對他,長生正猶豫著要不要把這份來之不易的治理蝗災策略全部毀掉,最后理智戰勝私心,她交出策略。
呂莞吩咐修文館眾人做好準備,以免蝗蟲進入修文館損壞典籍。長生不允許人動秦王府那四成糧食,她自有安排。呂珂帶人來要糧食,長生表示不知呂敬要捐這四成糧食,且她只負責守住家業。楚歌又給呂珂出主意,讓大湯王對長生印象變差,不過此時大湯王還因為呂敬的事而對長生有愧。秦王府門前有很多百姓聚集,他們把蝗災襲境的天災歸結為長生引起的人禍,怒斥長生是掃把星。長生還沒吃飯,就被召入宮。
現在全城的百姓受人挑唆,指責長生是掃把星,但長生無愧于任何人,直接從前門出秦王府,頭上被砸東西出了血。長生進宮,直言那四成糧食不能動,大湯王勃然大怒,此時有宮人進來稟告說找到了呂敬的尸體。長生不肯相信,轉身快步去看。她不敢相信那是呂敬的尸體,心中有一股感覺,認為呂敬沒有死,那具尸體也不是呂敬。皇帝下旨,恢復秦王的封號,并以太子之禮進行厚葬,長生還是無法接受這個消息。
有謀安排秦王府的人準備縞素,長生下令不允許做這些不吉利的事情,否則一律仗斃處理。長生不肯發喪,大湯王又沉浸在失子之痛中,呂珂一不做二不休,打算將長生一并處理,免得夜長夢多。長生還未與呂敬成婚,蕭子律因此詢問大湯該如何安置長生,呂莞表示最壞的結果無非是遣送回扶魚。可是凌之急忙進來說,呂珂請旨讓長生給呂敬殉葬,大湯王已經同意,此時五皇子呂珂已經帶著圣旨去了秦王府。
呂莞立刻要去宮中面圣,蕭子律則去秦王府,但他們一個沒能勸說皇帝收回成命,一個被呂珂的人抓住。呂珂要拿白綾勒死長生,呂敬忽然出現,救下了長生,逼退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