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劫持二皇子,寧遠舟也來到大典劫持安帝,他讓安帝即刻發(fā)兵支援合縣,抗擊北磐。在如意的逼問下,二皇子指認是安帝讓自己放北磐人入關,還將安帝與北磐人交易的事情一一道出。如意拿出安帝讓二皇子交給北磐人的私信,信上的私印驗證了安帝的身份。種種證據(jù)之下安帝無法洗脫罪證,本以為如意不敢殺了自己,卻沒想到如意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接將二皇子砍傷,鄧輝確認二皇子勾結北磐,直接出手了斷二皇子性命。寧遠舟告訴安帝如果還想活命的話就寫下罪己詔,并以安國列祖之名起誓,即刻發(fā)兵驅逐北磐。
安帝本答應寫罪己詔,卻不料李同光趕來大典直接用暗器迷暈如意,并命人拿下內力不穩(wěn)的寧遠舟。安帝在慌亂逃走被李同光屬下朱殷刺中胸部,李同光只好臨時應變向安帝解釋自己護駕來遲,承諾按照安帝遺旨輔佐三皇子。安帝身死,在鄧輝出面證明安帝確實留下遺言讓李同光輔佐三皇子,李同光才成功穩(wěn)住朝政。
李同光問罪朱殷,但朱殷表示寧遠舟不愿殺安帝,他可以幫忙動手,并認為以李同光如今的處境,與其困守,不如一搏。朱殷的所作所為逼迫李同光走向了一條不歸路,他只能選擇以攝政王的身份輔佐三皇子登基,沙中部有很多人不服李同光,鄧輝也火速幫忙將這些人處理干凈。李同光封初貴妃為太后,初家封沙西王,初月加封三百戶,他提前完成了對初國公的承諾,也希望初貴妃好好撫養(yǎng)如今的圣上。
李同光決定遠征合縣,他自知此行兇險異常,他為了心中所想,在府中強行與如意舉行了大婚之禮。如意雖然服了軟筋散,也動手逼迫李同光放了寧遠舟,而此時寧遠舟也破門而入,寧遠舟為如意服下軟筋散解藥,獨自與李同光解決兩人之間的問題。寧遠舟出手教訓了李同光一頓,還表示李同光就是個懦夫,只敢用卑鄙的手段來強迫如意,可李同光絲毫不后悔自己的所作所為。寧遠舟勸告李同光如果想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就要放下執(zhí)念,如果想從一個男人變成一個王者,就得把百姓的命看的比權柄更重要。
如意希望和寧遠舟現(xiàn)在就拜堂,寧遠舟欣然答應,隨后抱著如意離開。寧遠舟與如意在郊外以天地為證拜天地成婚,正式成為夫妻。李同光讓朱殷召集羽林、殿前、飛騎三營禁軍及沙東、沙中各部盡快出征,即便沙東、沙中部可能不愿出征,李同光也執(zhí)意前去支援合縣,哪怕孤獨戰(zhàn)死也不懼。
楊盈帶著大悟國書前來尋李同光,北磐人彎刀鐵蹄之下,無分男女老幼,俱是屈死亡魂,大梧愿與安國舍舊怨立新盟,以舉國之力聯(lián)手抗敵。李同光答應和朝中眾臣商議后回復國書,也請楊盈代為回復梧帝,請梧帝坐鎮(zhèn)合縣便宜行事。
楊盈自請嫁給李同光,憑著這份國書和梧國兩位兄長的支援,日后大安必然不會再有人質疑李同光,楊盈表示自己不喜歡李同光,但是她會做好李同光的夫人,幫他守住大安。李同光知道與楊盈成婚是自己最好的選擇,同意與楊盈成婚。李同光和楊盈在十七日成婚,安梧兩國正式結盟,十八日,李同光召集三萬大軍親征。北磐左賢王再犯合縣,寧遠舟假扮梧帝和于十三里應外合,成功擒拿北磐左賢王,大破北磐軍。
初國公非常贊賞于十三想出假扮北磐人的想法,主動詢問于十三姓名,于十三不想與初月再有牽連,所以報了一個假名字。戰(zhàn)后,如意從寧遠舟口中得知錢昭、孫朗和元祿都已經(jīng)犧牲,心中悲痛。六道堂兄弟團如今只剩寧遠舟和于十三,于十三將犧牲兄弟們的平安扣交給寧遠舟保管,兩人對著平安扣祭奠失去的兄弟。
左賢王代表北磐受降,而百姓因為成功贏得這場戰(zhàn)場而開心不已。卻不料左賢王讓仆人獻上王冠,梧帝不察打開王冠盒子,當場梧帝和沙西王都被盒子中的炸彈炸傷,沙西王拜托于十三將身上遺物交給初月后就離世,而梧帝也最終傷重去世。章崧得知梧帝去世,以丹陽王謀逆犯上為由圍殺丹陽王,章崧志在輔佐皇后腹中胎兒,且無論皇后生子是男是女,他都決意殺掉丹陽王。
皇后和英王趕來阻止章崧,眼見章崧執(zhí)意為之,皇后命人帶來劫持的章崧妻兒,章崧被逼無奈停手。皇后蕭妍指責丹陽王和章崧趁著梧帝崩逝爭權奪利,隨后召集百官道明圣上已經(jīng)被北磐刺客刺殺而亡。蕭妍認為當今國之大事就是抗擊北磐入侵中原,她詢問丹陽王和章崧對戰(zhàn)事的安排。丹陽王認為北磐左賢王已死,狼王畢竟集結兵力再次圍攻合縣,他們當務之急是立即發(fā)兵增援合縣,但是章崧卻認為大梧應該持守勢為佳,保存實力以謀后路。蕭妍聽了兩人對戰(zhàn)事的安排,決定推舉丹陽王繼位,蕭妍告訴章崧圣上是為了抵御北磐人才在國門之外血戰(zhàn)而死,禮城公主也是為了兩國盟約才嫁給安國慶國公,如今北磐大敵當前,唇亡齒寒,不進則退。蕭妍讓丹陽王在宗廟前明誓善待她們母子,保她們一世平安,更要重用章崧等舊臣一如既往。丹陽王以血祭誓,表明繼位后即刻親征,不破北磐不回梧都。
英王帶著丹陽王來到宗廟祭奠先祖,英王趁著丹陽王不察之際趁機用牌匾砸傷丹陽王,并以防備章崧害死丹陽王為由,命人將丹陽王帶到英王府養(yǎng)傷。與此同時,蕭妍因為英王的暗害也突遇難產(chǎn),英王以宗正令身份強行進宮。蕭妍難產(chǎn)生下一位公主,但是孩子出生就已經(jīng)不行。她借著留遺囑單獨留下英王,質問流產(chǎn)一事是否與英王有關。英王坦言自己母妃身份顯赫,而他的才能也強于兩位皇兄,就因為八歲時救下落水的蕭妍,落下一輩子的殘疾,一輩子也與皇位無緣。而蕭妍最終卻選擇推舉丹陽王為帝,他心中記恨,也承認梧帝的死與自己有關。而如今只要蕭妍和丹陽王都死了,他才能登上帝位,別人也不會懷疑他這位賢王。
寧遠舟帶著丹陽王、章崧等人已然進宮,他們都親耳聽到了英王的話。原來蕭妍并未難產(chǎn),英王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如意出手殺了英王,丹陽王本想以英王突發(fā)舊疾,暴亡于宮中昭示眾人,但是蕭妍認為英王害了先帝,還差點害了她母子,她要定英王謀逆之罪才能解心頭之恨。
寧遠舟拿出梧帝遺令,宣布梧帝臨終前讓丹陽王繼承皇位,章崧證實了先帝遺令,當眾表示愿意供奉先帝遺令,誓死效忠新帝。丹陽王繼任新君,下令英王謀逆伏誅,貶為庶民革出宗室。他決定親征抗擊北磐,也表明如若有不測,皇位由蕭妍定奪。
新帝以寧遠舟護送先帝,破除英王謀逆之功賜其靖遠侯,如意為寧國夫人。寧遠舟和如意推辭了封賞,表示兩人趕來破除陰謀也只是為了中原安寧盡一份力量。如今狼王封了新的左賢王大舉攻入中原,初國公身死,沙中部半路反叛,大安慶國公李同光損兵折將,任如意懇請新君即刻發(fā)兵支援合縣。
新君將兵符交給寧遠舟,讓他調動援軍增援安國,五日內他會帶兵前往合縣增援。章崧將一旬牽機的解藥送給寧遠舟,章崧從寧遠舟口中得知先帝的遺令確真無偽,但是先帝留有兩道遺令,一個傳位于丹陽王,一個傳位于未出生的皇子,他將選擇權交給了寧遠舟,他相信寧遠舟的選擇。寧遠舟當著章崧的面將另一封遺令燒掉,也表示自己是回到梧都后知曉章崧對戰(zhàn)事的安排后才下的最終決斷。章崧雖然一生追逐權柄,卻不想輸在了最后一刻,如今事成定局,他也表示輸?shù)男姆诜?/p>
蕭妍特意向如意表示感謝,詢問如意和寧遠舟是如何猜出英王的陰謀,如意表示兩人一個出身朱衣衛(wèi),一個出身六道堂,判斷事情從最后誰得利誰就最有可能是幕后主使。蕭妍很羨慕如意的殺伐果斷,認可如意的光彩不需要任何人的存在。如意拒絕了新帝的封賞,蕭妍將代表大梧皇后象征的簪子贈予如意,希望此簪能讓如意在軍中出入減少些麻煩,為表謝意,如意也贈花預祝蕭妍能平安順產(chǎn)。
寧遠舟打算打著六道堂屬下即刻前往戰(zhàn)場,他遺憾沒有時間帶如意回寧家老宅一趟,雖然如意表示此前兩人初識的時候就在寧家老宅,但寧遠舟還是承諾兩人會一起平安回來。
梧永佑六年臘月底,大安慶國公困于合縣,任如意帶著寧遠舟率梧軍前鋒兩千馳援合縣,同日,新任沙西王初月領安國一千沙西軍來援,新左賢王攻城失利后,北磐狼王御駕親征,揚言將不惜一切代價攻破合縣。梧永佑七年正月初一,鄧輝率朱衣衛(wèi)一千五百余人抵達戰(zhàn)場,在李同光的指揮下,安梧兩軍兩手共抗北磐部落。
雖然再一次打退北磐大軍,但是李同光擔心北磐大軍兩日后會繼續(xù)進攻,寧遠舟表示兩日后梧國新帝會帶著兩萬大軍趕來支援,與此同時,楊盈帶著兩千人也來到合縣支援,也從安都帶來了百姓籌集而來糧食和軍需用品。
如意猜到寧遠舟并未告訴大家實話,原來新帝帶來的支援隊伍中途遭遇褚國人襲擊,可能兩日到不了合縣。如意感謝寧遠舟幫李同光穩(wěn)定軍心,寧遠舟表示這也是他的應盡職責。
如意私下詢問楊盈與李同光相處的如何,楊盈表示兩人相敬如賓,但是她心里還有元祿,也時常會想起元祿。如意告訴楊盈,只要問心無愧,女人這輩子不管是只愛一個人還是愛過很多人,都同樣值得尊重。
寧遠舟以前每次執(zhí)行任務都會害怕,這次因為有如意在身邊,所以他一點都不害怕了。孫朗、錢昭和元祿雖然都變成了星星,但是也一直陪伴著他們。如意不相信人有六道輪回,正是因為如此人才格外珍惜生命。如意雖然安慰楊盈,但是這次她還是擔心合縣守不住,更怕死的時候寧遠舟不在身邊。寧遠舟表示自己一定會陪著如意。
初月羨慕如意和寧遠舟的感情,期盼于十三也能如此對待自己,于十三始終逃避自己的感情,但是他承諾會盡全力守住合縣,也保證初月未來幾十年會活得好好的。于十三表示自己是情場浪子,不愿被感情綁住,更不愿與初月下半輩子相看兩厭。
北磐大軍再次來襲,以俘虜?shù)耐弁{李同光棄械投降,為了萬千合縣百姓性命,李同光兵分兩翼圍攻北磐軍。戰(zhàn)場上李同光營救被困的屬下,卻意外遭遇北磐兵士襲擊,最后鄧輝救了李同光,自己卻不幸犧牲,臨終告誡李同光做攝政官不能心軟。李同光自責自己害死了鄧輝,不愿離開戰(zhàn)場,最后被如意打昏直接帶走。
面對北磐軍圍攻,寧遠舟和于十三分兩路折返城中,于十三帶著初月折返回城,卻不幸中途被炸藥炸下馬匹,于十三雙眼被炸瞎,他將初月送上馬送她回城。而他以一人之力抵抗住北磐軍的追擊,護住初月的回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