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一把芨芨草,捅開了一個沉睡近千年的藏經洞。這時的莫高窟由一個叫王圓箓的道士看管。
7年之后,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獲得文書,此后,法國伯希和、日本橘瑞超、俄國奧登堡等探險隊紛至沓來……
中國學者雖然姍姍來遲,但終于展開了對敦煌文書的拯救,1909年,由于羅振玉等人的奔走呼吁,清政府命人將剩余的敦煌文書運送北京,但這些文書仍舊面臨著一場浩劫……
本集將為觀眾展現一部中國近代的傷心史。文物的流失讓國人痛心疾首,學者的奮力拯救讓人心生感慨,而這些故事似乎都昭示著一個帝國的國勢衰微……
莫高窟首先是一個佛教的圣地,是一個表達宗教感情的所在。
公元366年,三危山的萬丈金光感動了一個叫樂尊的和尚,他開始在這里開鑿石窟,這是莫高窟的肇始。
開窟是一種信仰的依托,也是一種公德的宣示。但開窟顯然是所費不貲的,所以那些供養人往往也就是達官貴人。
本集通過講述供養人李大賓、李明振開窟的故事,帶出當時戰火紛飛的歷史背景,展示了開窟的具體流程,并呈現莫高窟南北朝、隋唐時期的石窟建筑藝術,對于供養人開窟的動機、心理,也將給與一定篇幅的剖析。
這是一個儲滿文書的藏經洞,無數珍貴的文物匯聚在這個小小的洞窟里。
它形成的原因和時間從被發現開始一直爭論到現在,仍無定論。
是黑汗王朝入侵的馬蹄讓僧侶們心生恐懼,進而將佛教典籍保存在藏經洞中?這是一種說法,叫做“避難說”。還是寺廟將無用、殘破的經卷集中的儲藏在這里?這是另一種說法——“廢棄說”。
本集將同時呈現著這兩種說法各自的依據,給讀者展現多重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