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眾視野中,專家的建議和言論往往影響著人們的決策和認知。因為專家常年深耕自己熟悉的領域,所以在某個學術范圍、在某項技能上具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在對待專業問題上,他們往往比普通人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看法。
然而,最近幾年,有些所謂的專家在發表言論時卻并不接地氣,甚至存在不合理和建議,引發了老百姓的“罵聲一片”。2023年,網友總結了八位典型的“偽專家”,看看他們都提出了那些不靠譜的建議或者是說法?
第一位:張興海。
作為經濟學家,張興海曾建議年輕人應多進工廠工作,多下基層,這樣有助于我國制造業與工業的發展。
然而,這種建議卻完全是站在了經濟發展的角度,根本就沒有站在老百姓角度去思考,年輕人為何不愿意進工廠上班。現實的情況是,進廠上班的年輕人,不僅要面對長期機械性的勞作,同時沒有任何職業上升空間,時間久了還容易被社會淘汰。
因此,他的這種建議被認為嚴重脫離了現實,難以被廣大年輕人接受。
第二位:許憲春。
作為知名經濟學家,許憲春曾建議低收入人群可以出租閑置房或車位來增加收入。
然而,這種建議忽略了低收入人群在租房和停車問題上面臨的困難。讓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是,對于很多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根本沒有閑置的房子或者車子可以利用。由此可見,許憲春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窮人是怎樣的生活狀態,給出的建議根本不靠譜。
第三位:董潘。
作為房地產專家,董潘曾建議堅決不能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他認為預售制度能夠有效提高房企的資金周轉,增加房屋供應,減少爛尾樓的出現,并使老百姓在房價上漲中獲得資產增值。
但事實上,這些年來各大小城市出現爛尾樓,恰恰是因為房屋預售制度“泛濫”導致的。如果能夠做到現房出售,老百姓就不可能買到爛尾樓,而開發商也會提前“量力而為”,而不是盲目建房。
第四位:黃有光。
據媒體報道,男女配對后中國將出現3000萬男子找不到對象。因此,黃有光教授提議允許一妻多夫制存在。
然而,一妻多夫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實際上他還會牽扯到倫理道德以及更多的法律問題。所以黃有光這個建議一出,就立馬被老百姓罵慘了,因為他根本不懂我們的國情和文化。
第五位:丁佐宏:
丁佐宏建議讓60歲老人群體再就業,這樣做不僅可以發掘老年人的技能潛能,豐富老年生活,讓老年人收獲更多認同感、榮譽感。
不得不說,丁佐宏的這個建議實在是太理想化了。或許在他看來,現在很多60歲老人都是吃飽了沒事干的狀態,所以他們需要通過工作來擺脫孤獨感。可事實卻是,現在大部分60歲老人想的是早早拿到退休金,為家庭減輕負經濟負擔,而不是老了還要去工作。
第六位:趙燕菁
廈門大學教授趙燕菁曾經提議,將生孩子和保障房、養老金掛鉤,獎勵生孩子的人,懲罰不生孩子的人。
在他看來,面對現在年輕人不生孩子的狀況,有必要進行政策干預,否則年輕人不會“乖乖生孩子”。但事實上,這種建議是侵犯人權的,這位教授或許并不知道,每個普通人都有自主生活的權利,他們不結婚、不生孩子,代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態度,任何人都無權干涉。
第七位:魯政委
魯政委是湖北省隨州市環潭鎮人,經濟學博士,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前不久,他曾建議許多地區的水電費和公共交通費用10年都沒有上漲,應該適當漲價。
這位專家或許并不知道,現在很多老百姓生活成本是很高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公共設施和能源都漲價,那么對老百姓來說無疑是加重了生活負擔,實不可取。
第八位:李劍閣。
作為經濟學家,李劍閣曾建議我國不能提高勞動者的工資,低工資是我們的優勢,現在老百姓工資太高了。
但事實上,國人平均工資在國際范圍內還處于很低的水平,如果僅僅是靠低價來吸引外資、壓低工價,那么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坑害百姓。
綜上所述,這八位專家的言論或者觀點往往過于片面、樂觀或脫離現實,缺乏科學依據和實踐意義。在面對這些專家的言論時,我們應該保持客觀、理性和審慎的態度,不能被專家亂帶節奏。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